长春工程学院新闻中心主办

做一个奋进在新时代的筑梦人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胡明 2018年06月29日 11:11 点击:[]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

大家下午好!

六月的春城湖畔,绿柳茵茵;六月的工程学府,生机勃勃。记得去年的毕业典礼,突降暴雨,而在那一刻,却没有一个人离场,因为我们都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真的很难跟她说一声再见。

今天,还是这块场地,晴空万里我们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庆祝20183799名同学圆满完成学业,并以此纪念和礼敬属于你们的青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经过68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长工程已在全国应用型高等教育阵营中占据了重要一席,培养的15万毕业生正辛勤奋斗在祖国的建筑、地质、水利、电力等行业。从这里不仅走出了鄂竟平、王德学、徐建、段成桂、苗树茂、甘霖、巨艾提·伊明等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涌现出了“武警十大忠诚卫士”郭俊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志成等一大批杰出校友。今天,你们也将筑梦远航,成为优秀校友中的一员。请大家永远记住2018622日,这个日子是属于你们的出彩时刻,也是属于长工程的出彩时刻!

毕业典礼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为了今天,你们等了四年,有的等了五年。在这几年里,老师们辛勤工作,传道授业解惑,不容易;你们的父母一边打拼家业,一边还要为大家操劳,也不容易;很多同学远离家乡,来这里求学,就更不容易了。作为校长,在今天这个庄严的典礼上,我要真诚地向大家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同时,我也要代表全校教师,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了!

回首过往时光,奋斗拼搏的你们,给菁菁校园带来了无限激情与活力,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为了找到好工作、做好毕业设计,一定很辛苦,可能还遭了不少罪,但你们仍能努力学习,严于律己,展现了新时代长工程学子的昂扬风貌,给师弟师妹们做出了榜样,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每年的毕业典礼,我都感到特别感动和幸福,因为典礼结束之后,许多同学拉着我合影留念,虽然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但能成为你们一生中最重要时刻的陪伴者,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回顾过去几年,学校一直在努力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争取让你们满意。但我也知道,就你们对学校的期望而言,学校做的还远远不够,在教育质量、生活保障等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这里,我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对学校一直以来的理解、包容和支持,谢谢你们!

你们在校的几年中,学校大刀阔斧地改革发展,推进全面转型,建设“新工科”,跻身省部共建高校行列,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土木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开放“集思轩”众创空间,拓展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大力引进高水平师资……等等。所做的这一切,就是想让我工程学子能够接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和培养,使大家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在工程报国的大道上留下我长工程学子的精彩身影!

过去的几年,你们和学校一同发展进步。除了刚才代表大家发言的刘博楠同学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同学,都非常优秀。在你们中间,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利用四年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借阅了254本书,他用书本的厚度丈量出属于自己的大学航迹,这位同学就是计算机学院软件1441谭烜同学;在你们当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是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的优秀志愿者,他是吉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先进个人,这位同学就是机电学院机电1441班王阳东旭同学。时间有限,我无法一一点到他们的名字。同学们,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们就是母校的未来!

远去的是背影,留下来的是感情。再过几天,我们将挥手道别,可能再也不会有辅导员一遍遍的检查寝室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扫地,或忘记叠被子而被通报批评了;再也不会有让你担心挂科的高等数学各门专业课考试了……这一切都将随着你们离开校园的那一刹那变成美好的记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学们,离别的倒计时即将归零。从今天起,学校变成了母校,同窗变成了校友。临别之际,请允许我作为师长,再对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把“明德”二字烙在自己的心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意为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可以说,“明德”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同学们,再过几天,你们将背起行囊,踏上新征程,步入职场。对于职场新手而言,“明德”二字是你们立足社会,实现事业腾达的前提。大家一定要把眼界放的再远一些,不可只图眼前利,不要把精力只放在追求虚名上,更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你们要继续强化人文修养,提升职业道德,努力排除私心杂念和诱惑的干扰,排除个人私欲所带来的烦恼。看似简单的几点,想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

你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说你们幸福,是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动荡,有的是良好的教育和富足的生活,可以张扬个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的时代,所以是幸福的时代;说你们肩负历史重任,是因为你们正处在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时期,大家算一下,距离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仅有三十几年的时间,而这恰恰是你们职业生涯从初期成熟期的黄金时段,是人生的“黄金30年”。可以说,你们好,中国就好;你们行,中国就行;你们强大,中国就强大!!!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有为青年胸中应有之格局。大家要把“明德”这二字写入人生奋斗的“代码”之中,烙在自己的心上。无论你满身疲惫身处逆境,还是豪情万丈身处顺境,都要永远把“明德”二字立在工作和生活的前头,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明德”之人。

第二,希望同学们把“致远”二字熔铸于人生奋斗的始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致远”,就有“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事业抱负”的意蕴。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告诉当下的我们:要有登高远眺、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同时更要具备取舍有度、不竭泽而渔的胸怀。对初出茅庐的同学们而言,你们最大的优势是有激情,有敢为人先的闯劲儿。当代诗人汪国真在他的诗歌《山高路远》中写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诗歌饱含的寓意是: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够将它丈量;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这句话也曾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事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你们要随时做好吃苦的准备,吃苦并不是坏事,这个苦能磨砺心智,让你更加坚强;这个苦能帮你洞明这个世界,使你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个苦能够让你懂得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你们的生命之路还很长,生命之花正含苞待放,若要实现梦想,抵达彼岸,就必须努力翻越横跨在人生路上的座座高山险峰,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致远”之人。

第三,希望同学们把“笃行”二字写进自己的品格。

《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简单说来,就是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落实于行动。“笃行”是做学问、干事业的最后阶段,也是最关键环节,如果没有“笃行”,前面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毕业后,你们中的多数人将走上工程技术一线岗位,虽然工作环境可能艰苦一些,但却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未来,也许你会在崇山峻岭中修建桥梁隧道;也许你会在企业车间里与工人师傅一起挥汗如雨;也许你会在计算机前挑灯夜战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无论你身处何方,在脚踏实地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仰望星空,因为星空里有能指引你前行的那颗最亮的星,这颗星就是你们心中的梦想!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个哲理实际是用唯物辩证法阐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当前,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工程技术领域的拼杀也异常激烈,“AI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已不再是新鲜词汇,一大批新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这其中蕴藏着机遇,但也极具挑战和风险,你们现有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认知模式很可能瞬间落伍,甚至被颠覆,这就要求大家必须真正树立忧患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跟上时代步伐。离开大学并不意味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只是学习形式和地点发生了变化。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努力思考新问题,努力拓展新能力,紧贴企业行业需求,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做到深学笃用,在基层岗位上摔打自己、磨砺自己,加快发展自己,要努力成为一个敢闯敢试、勇于实践的“笃行”之人。

第四,希望同学们把“务实”二字嵌入到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务实”是优秀工程师的显著标志和基本配置。未来,你们中的多数人将成为工程师,而工程师就要具备鲜明的务实、精准、创新、自驱、高效工程师品格,就像汽车一样,假如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断简配,降低质量控制标准,那么消费者就不会买账,势必被市场淘汰。再比如咱们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不管技术如何迭代,始终不改的是工匠精神,不变的是诚实守信的品格,处处体现出务实的精神。

创新驱动是时代之主旋律,但任何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的背后都要靠“务实”来支撑。大家一定要牢记“务实”二字,将其嵌入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职场的青睐,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们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做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统一,争做实干家,在勤奋苦干创新创造中成为一个“务实”之人。

以上送给大家的四点希望,实际就是我个人对“明德致远,笃行务实”校训精神的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奋进的时代,一个能让你们尽情施展抱负追求梦想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选择懈怠。无论你从事管理工作,还是从事技术工作,或是自主创业,都要同新时代共同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实实在在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人民幸福发光发热。你们要努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潮中建功立业,做一个奋进在新时代的筑梦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同学们,你们的年龄和我的孩子相仿,所以,请允许我叫你们一声“孩儿们”!

孩儿们,大学时代结束了!离开了校园,离开了这个朝夕相处的地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会很辛苦,甚至会让你们“遍体鳞伤”。作为师长,我们也会时刻关注着大家的。无论你们此去天涯或是海角,母校将永远在你们身后,永远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孩儿们,当你累了,或者受委屈了,就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看看那个曾经吐槽千百遍却依旧如初恋般的食堂,再来吃一顿免费的“校友怀就餐”;再回一趟那个四年爱恨交加却依旧温暖如初的宿舍楼,追忆一下曾经的集体宿舍生活;再去一趟教室,看看曾经上课的地方,是否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或者到逸夫图书馆坐坐,去你常坐的那个座位上,追溯自己曾经奋斗过的足迹。如果没有时间回来,就点开母校的网站,看看学校的新闻,看看母校的发展变化。我想那时的你们,看到关于母校的任何一则新闻,一张照片,都会倍感亲切,倍感温暖,因为这里是你们永远的。母校也一定会为你们珍藏好曾经最美好、最青春的记忆,珍藏好北国春城南湖岸边那泥土的芬芳。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阖家幸福,快乐永远!

再见了,同学们!再见了,我的孩儿们!

谢谢大家!

 

 

——摘自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上一条:不忘改革初心 写好奋进之笔 下一条:校长胡明在“新时代新挑战 新作为”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关闭

热点新闻更多>>

网上看校报更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宽平大路395号 电话:0431——85711298 邮编:130012
版权所有:长春工程学院新闻中心